吞噬作用

starstarstarstarstar
356345 条评价

作者: 医知苑
最后更新时间: 2024-05-05

作者: 医知苑
最后更新时间: 2024-05-05

吞噬作用是一种内吞作用,细胞吞噬内部隔室(吞噬体)中的颗粒。细胞重新排列其膜以包围并内化目标颗粒。

吞噬作用是检测和去除潜在致病物质的主要机制。吞噬细胞还具有溶酶体,溶酶体是含有水解酶的膜结合细胞器。它们与吞噬体融合并将其货物释放到吞噬体中,降解任何内化的颗粒。

本文将回顾吞噬作用的过程,重点介绍免疫系统中的初级吞噬细胞,并讨论吞噬作用的临床意义。

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

许多细胞都具有吞噬作用,但一些免疫细胞专门承担此作用:

  •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含量丰富,在急性炎症中至关重要,因为它们是第一个到达感染部位的免疫细胞。
  • 巨噬细胞是组织驻留细胞,充当初始防御机制并用于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。
  • 树突状细胞——它们在血流、组织和淋巴器官中循环,对潜在的病原体进行采样,并充当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之间的主要纽带。

有关吞噬细胞的更多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。

吞噬作用的阶段

激活

静止的吞噬细胞被炎症介质(例如细菌蛋白、荚膜、肽聚糖、前列腺素、补体蛋白)激活。因此,它们获得离开毛细血管、进入组织并向感染部位移动(趋化性)的能力。

吞噬作用需要能量,因为它通常涉及细胞骨架的重新排列(形成伪足和吞噬体)和更高水平的蛋白质产生。这些过程需要钙和钠电流,因此会导致细胞肿胀。

吞噬细胞还产生模式识别受体(PRR),其识别并结合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(PAMP)。 PAMP 是病原体的组成部分,可以包括肽聚糖和脂多糖 (LPS) 等分子。

趋化性

趋化性是吞噬细胞朝向化学引诱剂(趋化素)的定向运动。趋化素包括细菌产物(例如内毒素)、受损组织、补体蛋白(C3a、C4a、C5a)和白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(白三烯)。趋化素既能激活吞噬细胞,又能将它们吸引到靶位点以介导其作用。

 

图 1 – 显示趋化因子浓度梯度如何影响趋化方向的图表。

边缘、滚动和附着力

在边缘化中,白细胞在血管中处于边缘位置。它们间歇性地粘附在小静脉壁上并沿着它们滚动,直到它们牢固地附着在血管壁上(粘附)。此时,他们开始离开船只。

图 2 – 电子显微照片显示急性炎症中中性粒细胞的边缘化。

血透

这是指白细胞从小静脉中“挖掘”出来的过程。白细胞产生胶原酶它消化附着点的基底膜,使它们逃脱。

识别附件

有增强型和非增强型两种类型的依恋。未增强的附着是指吞噬细胞通过其 PRR 识别目标位点的非特异性 PAMP。另一方面,增强的依恋更加具体和高效。在增强附着中,吞噬细胞使用抗体分子 (IgG) 或补体蛋白(C3b、C4b)将自身附着到微生物上。

吞噬作用

附着后,吞噬细胞将微生物内化到吞噬体中。然后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吞噬溶酶体。溶酶体含有消化酶,可以破坏内化物质。

病原体杀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:

  • 氧依赖性途径氧化爆发)涉及活性氧(ROS)的产生,例如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。这些高活性自由基分子与蛋白质、脂质和其他生物分子发生反应,杀死病原体。

超氧自由基通过 NADPH 氧化酶形成。之后,另一种酶——超氧化物歧化酶——将这些物质转化为过氧化氢。

超氧自由基还可以与过氧化氢反应形成强大的羟基自由基,有助于杀死入侵的病原体。

  • 不依赖氧的途径涉及通过溶酶体酶(例如蛋白酶、磷脂酶、核酸酶和溶菌酶)破坏病原体。这些酶主要通过分解细胞膜来帮助杀死病原体。然而,与氧依赖性途径相比,这是一种不太有效的机制。

图 3 – 吞噬过程总结图。

临床相关性 - 慢性肉芽肿病 (CGD)

这是一组由NADPH 氧化酶缺乏引起的遗传性疾病。 NADPH 氧化酶是产生活性氧,特别是超氧自由基所需的关键酶。

这会导致吞噬作用无效,因为患者无法通过氧依赖性途径(氧化爆发)杀死病原体。这会导致许多器官出现慢性炎症和肉芽肿形成,以及持续感染。

患者通常患有反复肺炎发作、皮肤脓肿、关节炎、蜂窝织炎和骨髓炎。诊断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。

治疗是通过抗生素治疗和免疫调节。